【正信希有分第六】
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頗有眾生,得聞如是言說章句,生實信不?」
佛告須菩提:「莫作是說。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有持戒修福者,於此章句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,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,聞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淨信者,須菩提!如來悉知悉見,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。何以故?是諸眾生無復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
「無法相,亦無非法相。何以故?是諸眾生若心取相,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
「若取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何以故?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,是故不應取法,不應取非法。以是義故,如來常說:汝等比丘,知我說法,如筏喻者,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
如果有眾生聽到如來您說這樣的法,會不會很訝異呢?
(特別是1~5分都在講一個【無相的心法—所有相皆是虛妄】)
因為「無相」之理超過眾生所能理解,若非如此,佛法也不至於難以宣揚。
一說如來歸空之後佛法可傳3000年。
第1000年為「頓法」,第2000年為「漸法」,第3000年為「末法」。
所以我們現在處於2000多年是「末法」,也就是經文中所言的「後五百歲」。
如來佛所說的法,隨著時間越久遠越凋零,
但是在佛法最凋零的時候,仍能夠有持戒跟修福的人,
這樣的人看到這樣的章句能生信心,依然能夠一念淨信。
【信心】不是我相信你而已,
而是相信經意所闡述的內涵: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。
萬法沒有深跟淺,一念悟透就是有用的法;
很深的法悟不透,跟淺的法相比仍是沒有用的。
一個了透真理開始執行的人,是不分哪一分哪一秒的,
是不分這一世那一世,不分這個地方那個地方。
在一念、二念、三四念之前,時時刻刻都在累積無量的佈施。
【善根】就是無相的佈施。
【一念】一個剎那、一個念頭、一個發生都可以印證所說無誤。
能夠有這樣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裡面,
不論哪一生哪一世都是這樣行持的人,
這樣的眾生可以得到解脫所有煩惱的無量福德(在本性上真實得到益處)。
為什麼他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?
因為他能夠於每一念之間(一佛、二佛…無量千萬佛)都在種諸善根,
肯定此人已經了無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相。
在心上沒有你我的對待、垢淨的種種綑綁跟罣礙。
【法相】這個法對我有用
【非法相】我認為這個法對我是沒有用的
對於有助於心性的正法而生貪執,迷於所崇拜的「六度萬行」,
而不知「諸行無常,無有是處」。
正法都可以作為我們見性的階梯,
但是悟了性之後,每一項法都得拋,
所以說「諸行無常,無有是處」。
做佈施、念經不以為有「功」,就像生活一樣自然,
不以自己行持而有功,不以別人沒有行持而生厭,
這都是以「無相」為依歸,也因為日常的行持已經與經意一致,
所以對於經文章句沒有疑惑。
【若心取相】證明所有的「相」都在心不在外。
【法】有感覺的,我不做會難過
【非法】我做了我就難過
心上罣礙的感覺才是法相、非法相的問題。
法最後都是要捨的,但是到彼岸之前,法仍是必須的,
我們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法。
【如是我思】
有些道場的師父非常不喜歡學生提問,
他們會覺得被挑戰權威。
但是真正修行很高的老師是很謙虛,也很歡迎學生不斷提問,
甚至希望學生不要盡信他的教法,一定要有自己的體驗跟想法,
這樣的老師是真正了解佛陀所說,「法」到最後仍是要捨,
所以執著於證明自己的說法是正確,而不給學生空間其實是沒有意義的。
佛陀絕對是個「叛逆者」,
如果不是敢於離經叛道,也不會離開舒適的皇宮展開求道之旅。
越讀到『金剛經』後面的章節,
越可以看到佛陀不斷在顛覆一般人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