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小時候總覺得自己爹不疼娘不愛的,

我沒有姐姐的聰慧,沒有妹妹的甜美可愛以及與生俱來的好脾氣,

更沒有哥哥的體弱異常。

雖不是林黛玉轉世但我可是街頭巷尾出了名的愛哭鬼,

姐姐不喜歡帶著我玩,因為我有顆玻璃心,

我的心一碰就碎,玩沒兩下就嚎啕大哭。

我的愛哭大概讓人印象深刻,成年之後回到童年時期成長的地方,

遇見二十多年未見的鄰居大哥哥他第一句話就問我:

妳還那麼愛哭嗎?

這一問真是讓我羞紅了臉急忙否認。

可見當年我的哭功真是了得,

也可想而知我的童年時代有多不受歡迎。

 

孩童時期無論在家裡或在外頭我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、不被喜愛,

因此渴望被看見、渴望受到重視成了我很多行動的原點。

雖然想被看見可我天生不愛在人前突顯自己,

所以我的腦袋開始編織許多劇情營造我能被看見、受重視的場面。

 

記得非常小的時候(進入小一前後)

姐姐因為手骨折了在家休養,為了怕她無聊想討她開心,

我爬上了冰箱上層的冷凍庫用力挖出滿手的冰霜,

然後很高興的給姐姐看,姐姐看了果然開心,

看到姐姐的笑容讓我想挖取更多的冰給她瞧瞧,

結果用力太過冰箱竟然整個倒了!

我在冰箱應聲倒地的巨大聲中驚恐的拔腿就跑!

我想我闖了大禍了,回家肯定受到嚴厲處罰!

於是我將自己躲藏在誰也找不到我的地方,

然而我的內心又是極度的渴望被找到,

如果家人出來尋找我表示我是重要的,表示他們是愛我的。

 

經過好幾個鐘頭的躲藏,天漸漸黑了,我的心裡越來越恐懼…

會不會再也沒有人要我了?

會不會爸爸媽媽根本不在乎我?

會不會他們很後悔生下我?

無數可怕的念頭在我腦中盤旋,最後姑姑找到躲在暗巷裡痛哭的我,

在被找到那一刻我真的好開心!

連姑姑都出動找我了,想來我在家裡還是受到重視的。

 

自此躲藏–被找到,成為我的行為模式。

明明心裡頭愛極了一個男生,但是又擔心他不夠愛我,

於是創造了很多爭吵的情境。

看似無所謂的提出分手,然而說出分手的那一刻又希望被對方挽留,

甩門離開時也希望他立刻飛奔來找我。

如果他挽留我、他來找我就是真正重視我、愛我。

 

渴望被看見、受重視的心情永遠被有技巧地藏匿起來,

只有夠愛我、夠聰明的人才能發現我,

這樣的行為模式像極了蹺蹺板的兩端。

一端坐著我的腦袋,它不停的演繹著、創造著躲藏的劇情;

另一端坐的仍是我的腦袋,它不斷要我成為更優秀、更完美的人,

如此才能夠創造比前一集劇情難度更高、更有可看性的情節。

 

情緒總在蹺蹺板的兩端之間遊移,

一邊想被看見,一邊不想太容易被發現……

腦袋裡的聲音總告訴自己不夠好、不夠優秀、要更努力、更……

 

我看見擺蕩蹺蹺板的是:

我的恐懼(害怕不被重視)、

我的操控(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)、

我的驕傲(我比其他人優秀理應受到重視)。

就在我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有能力的女人時,

心裡真正的渴望卻被推得越來越遠。

 

在諮商過程中進入非常深沉的痛裡,

我看見那個低自尊、沒有價值的低層自我是如何在影響我的人生劇碼,

而我又花了多大的能量、力氣在支持低層自我創造這匪夷所思的一切……

能夠幾十年一直玩一樣的把戲,裡面一定有我覺得甚是有趣的地方。

 

於是我問高靈(高層自我:內在最高的智慧)是甚麼讓我覺得有趣?

 

高靈回答說:

妳想玩,妳想感覺重量。

像蹺蹺板一樣一上一下,一下子隱藏一下子被找到,

這個喜悅的背後隱藏極大的痛苦。

 

小時候的妳在極度害怕下被尋見了,

這個被發現的喜悅取代了原先感受到的恐懼,

所以妳一直想複製這樣的喜悅。

然而這個喜悅是虛假的喜悅,

孩童時期的妳無法分辨真正的喜悅與虛假的喜悅。

虛假的喜悅是暫時的,

它讓妳暫時遺忘痛苦但也讓妳忘記真正渴望的是愛;

真正的喜悅是不需要躲藏的,

它就是自在的呈現當下真正的妳,妳是完整的、妳有價值的。

 

緊抓著多年不放的模式是到了該放手的時刻。

 

聽了高靈的話我看見了苦的背後原來是渴望愛。

於是我立刻轉身緊緊擁抱一直躲藏在暗巷裡的小女孩,

告訴她:妳是安全的、妳是有價值的,妳不需要再奮力躲藏,

我永遠愛妳-我的內在小女孩。

 

當小女孩回應我的擁抱時,

我看見恐懼翻飛成愛,操控轉化成真實的力量,驕傲成為可以分享的智慧。

 

我知道低層自我永遠都在,它總在不經意時試探試探我。

現在看見它時我會微笑打招呼說:嗨!妳在這裡呀!

謝謝妳協助我成為一個有能力可以在社會上生存的女人,

謝謝妳讓我看見自己的美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ni05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